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府工作報告
                  索 引 號 640421001/2016-17670 發文時間 2016-01-27
                  發布機構 原州區政府辦 文 號
                  公開方式 刪減后公開 有效性 有效
                  標 題: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26日在原州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原州區區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原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

                    2015年,在區、市黨委和政府、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人民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區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開創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一、多措并舉穩增長,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始終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定期分析研判經濟運行趨勢,針對性地解決苗頭問題,確保了經濟始終在合理區間運行。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14億元,增長8.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51億元,增長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24億元,增長1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7億元,增長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463.2元和7296.1元,增長8.6%和9%。

                    二、精準施策拔窮根,扶貧攻堅成效明顯。建立“四級聯動、責任雙到、兩不脫鉤”幫扶機制,實施“53211”產業扶貧計劃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拓展閩寧協作、對口幫扶和機關單位包扶等社會扶貧領域,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撬動金融貸款4.5億元,有效解決了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全年整合投入各類資金6.4億元,完成張易上馬泉等28個“銷號村”脫貧任務,減少貧困人口1.7萬人,貧困面下降到24%。全國“三西”扶貧開發現場會在我區召開。對扶貧建檔立卡戶進行精準識別、精準摸底、精準核查,編制全區扶貧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行政村村級規劃,形成“1+21+153”扶貧模式,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繼續抓好生態移民工作,市區勞務移民安置區二期工程如期竣工,縣外搬遷安置移民1470戶0.6萬人。

                    三、全力以赴調結構,產業發展取得實效。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新流轉土地2.7萬畝,培育合作社50家、家庭農場20家、專業大戶50家。邀請中國農科院編制了《原州區循環農業規劃》,為農業防污節本、提質增效奠定了基礎。冷涼蔬菜產業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經濟組織和種植大戶帶動作用,高標準建成3個萬畝、6個3000畝示范基地,全區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通過農超對接、冷鏈保鮮、錯時上市、設立外銷窗口等措施,冷涼蔬菜進入廣州、成都及香港、中東等國內外市場,菜農種菜收入占比達到40%以上。馬鈴薯產業以種薯三級繁育體系建設為抓手,建成天啟馬鈴薯脫毒繁育中心,原原種生產能力達到1億粒。建成萬畝種薯基地6個、一級種薯整村推進村22個,種薯面積達到13萬畝,馬鈴薯育、繁、推一體化產業模式趨于完善。草畜產業狠抓母畜擴群、良種繁育、飼草調制和園區建設等關鍵環節,新培育規?;B殖園區8個、養殖示范村15個,新建千畝牧草基地7個,牧草種植面積達到34萬畝,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22萬頭、83萬只。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42億元,增長4.2%。全國第十屆牛產業大會、全國雜糧生產技術培訓會及自治區馬鈴薯機械化植保、蔬菜機械化移栽等7個現場會在我區召開。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在清水河、圓德兩個園區設立企業服務大廳,加強招商項目落地建設跟蹤服務,引進巨凱電器等4家企業入園建設,入園企業總數達到116家,新投產企業8家。建立縣級領導包抓企業責任制,扶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古雁建材、盾安風電等7家企業躋身規上企業。推行重大項目領導包抓、跟蹤協調、督查倒逼機制,確定的60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積極走出去、主動請進來,全年開展重大招商活動10次,引進項目29個(其中國內500強企業2家、投資過億元項目7個),到位資金25億元,完成區、市下達的招商任務。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86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成功舉辦第三屆須彌山石窟文化旅游節暨第十一屆六盤山山桃花節,須彌山景區入選首批“全國旅游價格信得過景區”,全年累計接待游客30萬人次,實現旅游社會收入8000多萬元。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編制完成電商發展規劃,建成2個縣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0個鄉鎮物流配送站、96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潤農電子、嘉泰生活等9家電商企業上線運行,供銷一家、特易購、京東商城等12家企業電商平臺開工建設,區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4.86億元,增長7.2%。

                    四、統籌發展夯基礎,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不斷健全功能、優化環境,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市共建共管機制有效落實。承接做好市容管理、物業管理、公租房分配等工作。成立原州區城市管理局,扎實開展城市管理工作,強化對城鄉結合部、城區背街小巷、“五小”行業綜合整治力度,市容環境明顯改善,衛生城市創建工作通過自治區評審驗收。大力推進舊城改造工程,成立5個工作組,抽調328名干部,建立日統計排名、周例會通報制度,加班加點、從實從細開展7個片區1萬余戶居民房屋征收工作,丈量登記5000戶,審核4400戶,簽訂協議2700戶。協調做好區市重點項目建設征地拆遷工作,順利推進中南部飲水、固西高速等30多個重點工程建設。堅持全天候巡查、常態化監管,違法建設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加快。

                    完成黃鐸堡旅游小城鎮、三營小城鎮(續建)和馬店、河東、新三營3個美麗村莊建設。新修農村公路107公里,改造農村危房9624戶。對中莊水庫周邊環境進行全面整治。完成河川上黃等14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實現了農村環境整治行政村全覆蓋。頭營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林業生態建設成績卓著。堅持“生態立區”戰略,集中實施城鄉環境綠化、特色產業培育等“六大林業工程”,綠化鄉村道路135公里,建成花園式單位13個,全年新增營造林9.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4%。東岳山公園基本建成。寨科鄉東淌村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農田水利建設再創佳績。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農村飲水安全等“八大水利工程”,新建高效節水灌溉基地5個,新增節灌面積4萬畝。完成沈家河水庫改造提升和上灘水庫新建工程前期工作,中南部地區城鄉飲水安全水源連通工程基本完成,14座?。ǘ┬退畮斐U加固工程順利竣工??h級水質監測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新建農村飲水工程7處,解決了2.9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6平方公里。獲得自治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黃河杯’競賽二等獎”。

                    五、千方百計惠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堅持以百姓之心為心,在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剛性支出增加雙重壓力下,堅持把超過80%的財力用于改善民生,保證民生投入不縮水、有增長、兜好底。教育事業不斷進步。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57所,新增教學班78個,招募免費師范生和特崗教師140名,緩解了城鎮入學壓力和農村教師短缺問題。完成128所中小學供暖設施改造,農村學校告別了火爐取暖歷史。二本以上大學新生全部得到資助,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區、市評估驗收。高考錄取率和中考合格率穩居全市第一。衛生計生工作取得新成績。完成官廳、張易衛生院改擴建及11所鄉鎮衛生院取暖工程,免費為2萬名農村適齡婦女和3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為100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實施“少生快富”工程1007例,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達到97.7%。區婦幼保健院被評為“全國百家優秀愛嬰醫院”。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建成官廳、頭營、黃鐸堡3個鄉鎮文化站,培育文化大院3家,培訓鄉村文化骨干218名。開展文化下鄉(進社區)活動40場次,舉辦農民文藝匯演等群眾文化賽事活動59場次,放映電影2887場次,文化下鄉進社區實現常態化。建成原州區田徑運動場、工會室外運動場和16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舉辦迎新春職工運動會等體育賽事活動3次,全民健身蔚然成風。城鄉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更加完善。在全市率先啟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和“先保后征”工作,首批1694名失地農民養老問題得到解決?!皟杀!眳⒈B蔬M一步提高,大病救助實現全覆蓋。殘疾人康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為全區7268名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津貼872萬元。實施城鄉低保兜底工程,實行動態管理,6.3萬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就業創業工作成績顯著。在全市率先建成創業創新創意電商孵化園,成功舉辦首屆創客創業大賽。發放各類創業貸款及農村婦女小額擔保貸款1.8億元,創辦小企業169家,發展小老板424個,新增城鎮就業2502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6%。轉移農村勞動力8.2萬人,創收12億元。

                    六、凝心聚力保穩定,和諧局面不斷鞏固。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規范化管理,為304名宗教人士發放補貼,民族團結、宗教和順局面進一步鞏固。建立完善信訪聯席會議、包案負責、責任追究、定期接訪等長效機制,推進信訪積案化解和信訪規范化管理。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村(居)“民主議政日”活動常態化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全面推行。扎實推進“平安原州”創建,創新實施“電話平安聯防工程”,建成全區智能圖控系統。加強禁毒工作,開展食品安全、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隱患排查專項整治,積極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全區安全生產形勢和社會治安秩序總體平穩。加快推進依法治區進程,“六五”普法順利通過區、市驗收,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步入常態化。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依照法律和章程開展工作,審計統計、史志檔案、防震減災、消防、氣象等事業取得新進展。

                    七、鍥而不舍轉作風,政務效能明顯提升。認真開展“改革落實年”活動,38項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推出了一批改革亮點。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工作深入推進。部門行政職權事項清理調整、精簡幅度達65%。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三資”管理平臺建成運行,土地確權工作基本完成??h級公立醫院改革扎實推進,創新實施“先診療后付費”及就診“一卡通”服務模式,方便了群眾就醫。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守紀律講規矩”教育活動和“電視問政”,著力解決不嚴不實、不作為慢作為等突出問題,促進了各項工作提檔加速、爭先進位。嚴格執行改進作風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嚴厲查處吃拿卡要、侵害群眾利益、惡意阻工擋工、擾亂市場秩序等行為,政風行風民風持續好轉,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認真貫徹區委決策,嚴格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充分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15件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全部辦結,27件政協委員提案辦結26件。公開政務信息2038條,辦理政民互動信件414件。

                    各位代表,回顧“十二五”的發展變化,我們經受住了考驗、付出了艱辛、創造了輝煌。過去五年,經過在重點領域上接力加速,在重點工作上接力沖刺,我們以堅實的步伐、厚實的業績,把“十二五”規劃藍圖變成了現實。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美譽度提升最快的五年。我們成功舉辦“中國·(寧夏)六盤山冷涼蔬菜節”和“中國·(寧夏)須彌山石窟文化旅游節”,須彌山景區躋身國家風景名勝區和4A級旅游景區行列。先后榮獲中國(西部)冷涼蔬菜之鄉、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范縣等30多項省部級以上殊榮,打造了靚麗的原州名片。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經濟實力提升最快的五年。與“十一五”末相比,全區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了2.1倍、2.5倍、1.7倍和3.2倍。僅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就超過了“十一五”時期的總和。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廣大群眾受益最多的五年。我們高標準建成縣內移民安置區21個,6.1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遷入新居。改造農村危窯危房2.6萬余戶,11.2萬人有了安全居所。建成農村人飲工程78處,40.4萬人用上了安全潔凈的飲用水。新修村級道路1050公里,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36所、醫療衛生機構151個、文化體育場所190個,一大批事關群眾切實利益的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區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社會保障達到了有效覆蓋。

                    成績來之不易,凝聚著黨中央、國務院和區、市黨委和政府的深切關懷,是區委正確領導,人大、政協監督支持,全區上下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干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駐原單位、駐原部隊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所有為原州區建設與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不足:一是謀事眼界不寬,干事方法落后,創新精神欠佳,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優化發展環境、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依法治區任重道遠。二是經濟總量較小,產業層次較低,財政增收困難,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任務依然繁重。三是現代農業正在起步,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相對偏低,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還需進一步提高。四是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村道路標準低,民航航線少,快速鐵路空白,扶貧開發和保障改善民生任務還很艱巨。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不回避、不懈怠,將認真對待、科學分析,以超常規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十三五”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發展、轉型追趕的攻堅期、關鍵期。今后五年機遇與挑戰并存。國家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中央對連片特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在補短板、?;?、均等化方面的政策傾斜和項目支持,以及寧夏“兩區”建設、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六盤山地區清水河城鎮產業帶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全面實施,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同時,全國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我區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嚴峻考驗。為此,我們必須充分認清形勢,堅定發展信心,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創新突破,奮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十三五”時期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區、市黨委和政府、區委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特色產業為支撐,夯實交通、水利、教育、生態、城鎮化、信息化“六個基礎”,抓實勞動力素質提升、兩個帶頭人、產業提質增效、民生改善、舊城改造、金融扶貧“六大工程”,加快推進原州建設,努力實現貧困縣提前兩年“摘帽”和同步全面小康目標。

                    主要預期目標是:要與脫貧攻堅和同步全面小康的新要求相適應,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適應,與我區當前的發展實際相適應。經濟方面,與全市平均增速保持基本一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和11%,繼續保持高于GDP增長的速度。脫貧攻堅方面,在對貧困人口精準再摸底、精準再識別的基礎上,落實好“1+21+153”脫貧規劃,用三年時間完成7.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脫貧任務,2018年實現貧困縣“摘帽”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全力以赴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堅、后兩年鞏固提高”的總體思路和“四個切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因人因地因戶施策,提高扶貧實效。2016年完成28個貧困村“銷號”,減少貧困人口2.4萬人;2017年完成20個貧困村“銷號”,減少貧困人口2.5萬人;2018年完成20個貧困村“銷號”,減少貧困人口2.6萬人。力爭到2018年,重點貧困村全面脫貧,貧困縣摘帽,提前兩年實現脫貧目標。實施好產業扶貧。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幫助農戶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穩固產業基礎,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實現發展產業脫貧3.8萬人。組織好易地搬遷。通過教育移民、務工移民、插花移民等形式,重點解決“十二五”生態移民遺留戶、地質災害區、生態脆弱區以及居住環境差的群眾移民搬遷;努力提升移民安置區社會管理水平,扶持移民后續產業發展,實現易地搬遷脫貧1.3萬人。落實好教育扶貧。對建檔立卡戶實施“3+9+3”免費教育計劃,扶持發展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確保未升入高中和大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能夠學到一技之長,提高就業能力,實現教育脫貧0.2萬人。抓好生態補償脫貧。爭取國家生態補償政策,加快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保持移民遷出貧困群眾應當享有的補償補助政策不變,鼓勵引導群眾通過承包經營等形式,發展林下經濟和文化旅游產業增加收入。實現生態補償脫貧0.1萬人??椇蒙鐣U稀岸档住本W。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人員利用社會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兜底方式進行扶貧,實現社會保障兜底脫貧2.1萬人。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建立“一平臺、一模式、一協會、一體系”的金融扶貧機制,按照“財政+金融+產業+扶貧”模式,整合資金建立扶貧產業擔?;?,撬動銀行信貸,擴大扶貧資金總量,逐步開展農村土地權證、宅基地證、林權證抵押貸款,為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提供資金保障。

                    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推進轉型發展。堅持向創新要動力、要活力,按照“3+X”產業發展模式,力爭把特色做足、優勢做精、產業做大。創新工作機制。加強政銀企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延伸服務網絡,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改革目標管理考核,把重點放到扶貧開發、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壯大農業特色產業。做優冷涼蔬菜、馬鈴薯、草畜三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枸杞、中藥材、油用牡丹等特色產業。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批發市場和營銷組織,推動特色產業深度開發。到2020年,全區糧食總產量達到24萬噸,牛、羊飼養量達到35萬頭和110萬只,馬鈴薯、冷涼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和28萬畝。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7億元,年均增長5%。加快發展工業經濟。做強農副產品加工,延長精深加工產業鏈,提高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嚴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水、低產能產業,支持發展風力、光伏等新能源項目,促進產業升級。到2020年,全區規上企業達到35家、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0家。兩個園區入駐企業達到160家,產值達到15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3億元,年均增長10%。提升現代服務業。深度開發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把我區打造成寧南地區重要的物流節點。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著力抓好“智慧原州”建設,加強與國內外大型互聯網企業戰略合作,推行“有形的物流園區+無形的物流電商”新模式,提升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務水平。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中莊河流域水生態治理、沈家河鄉村旅游度假區、須彌山石窟景區建設等重點工程,全力打造生態觀光、避暑休閑、民俗風情等特色旅游品牌。加快發展信息咨詢、金融保險、文化創意等服務業態,促進三次產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到202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81億元,年均增長8%。

                    三、堅持全面協調發展,推進美麗原州建設。認真落實寧夏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以健全功能、優化環境為抓手,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建設新型城鎮。認真組織實施舊城改造工程,用三年時間完成老城區1.8萬戶22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強化日常巡查監管工作,加大違法建設查處力度。加快產城融合發展,增強承載創業能力,把三營、黃鐸堡、張易等中心鎮建設成商貿旅游特色鎮,帶動周邊農村就地城鎮化。打造美麗鄉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完善“五縱五橫”公路規劃網建設,全面硬化人口相對集中的自然村村道。持續推進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綠化工程,推行農村垃圾“村收集、鄉運輸、區處理”的管理模式。到2020年,新(改)建鄉村道路143公里、村組道路387公里,自來水入戶改造提升2.9萬戶,新增節水灌溉8.5萬畝。保護生態環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美麗原州”建設目標,爭取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全面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林業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清水河流域及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建成西海子、冬至河、中莊等3處水源濕地保護區和沈家河、青石峽、柯莊等3處濕地公園,形成分布合理、類型多樣、各具特色的公共綠地體系。建立健全城鄉污水處理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到2020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空氣質量2級以上天數達到300天以上。

                    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優化宜商宜業發展環境。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搶抓建設重大機遇,努力構建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格局。拓展對外交流合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借助中阿博覽會、閩寧對口協作等平臺,強化簽約項目跟蹤服務,大力實施引進央企、民企、外企“三個入原”行動計劃,力爭引進國內500強企業5家以上。開展與江蘇、北京、深圳等發達地區優質學校聯合辦學,深化與上海長海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對口協作,加強與毗鄰地區的文化旅游合作,爭取與平涼崆峒山、會寧會師樓等景區聯票銷售,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改革步伐。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推行“一門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服務機制,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建設運轉高效的投融資平臺,擴大金融機構覆蓋面,推動金融服務向鄉村延伸。落實去杠桿政策,試點開展“三權”抵押業務,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全面落實戶籍改革政策和居住證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五、落實惠民共享計劃,增進人民群眾福祉。把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提高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完成原州十七小、原州區職業高中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深入推進“健康原州”建設,持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建設,完善社區衛計服務網點,加強婦幼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務,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衛計服務均等化。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區、鄉、村三級公共文化體系。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培育一批具有原州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優秀文化作品。大力推進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升全民身體素質。實施絲綢之路申遺北朝——隋唐墓地、固原古城遺址等重點項目,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大力實施創業就業。積極支持返鄉人員、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創業就業,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濃厚氛圍。大力開展城鄉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工程,確保3.25萬人取得國家技能職業資格證書。到2020年,累計實現轉移就業34萬人,工資性收入50億元。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要求,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特殊困難群體政府“兜底”政策。積極推進養老社會化,不斷擴大社會養老覆蓋面。到2020年,基本實現就業、養老、醫療、工傷、生育等基本保險的全覆蓋,使人民群眾在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深入開展“平安原州”建設。健全社會治安防控和應急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規范宗教事務管理,爭創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食品藥品監管,最大限度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2016年主要任務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

                    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性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加快脫貧攻堅進程,完成28個村整村推進“銷號”任務,建設示范村14個,減少貧困人口2.4萬人。

                    實現上述目標,要切實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打好脫貧攻堅戰。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認真落實“1+21+153”脫貧規劃,完成年度扶貧攻堅任務。實施產業培育工程。實施基礎母牛補欄0.65萬頭,基礎母羊補欄3.15萬只,新建圈棚4066棟。發展生態雞、黑山羊、長毛兔、蜜蜂等特色養殖,培育示范村15個。實施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改造危窯危房2480戶,新修村組道路200公里,新建垃圾處理點97個,改建老年活動中心15個,文化活動廣場8個,發展節水灌溉3000畝。實施金融扶貧工程。成立擔保公司,創新金融扶貧機制,通過“財政+金融+農戶+產業”扶貧模式,整合擔?;?.5億元,帶動銀行貸款15億元以上。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整合各種培訓資源,實施“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計劃、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生態移民就業援助培訓,確保6500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取得國家技能證書。資助720名建檔立卡戶學生接受中高職教育,實現貧困戶技能培訓全覆蓋。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對篩選確定的30個村進行重點扶持,培養一批優秀村黨組織帶頭人、農村致富帶頭人,每個貧困村培養3名以上致富典型,扶持發展133名農村致富帶頭人。組織實施“十三五”生態移民規劃。

                    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圍繞“一特三高”,突出市場導向,依托優勢資源,精細管理,精深加工,精準扶持,促進農業增效增收。農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發展特色精品農業。草畜產業加大科技攻關,選育良種推廣,引進萬家燈火、澳華牧業等龍頭企業,新建萬頭肉牛和10萬只肉羊光伏養殖園區,全年發展規?;B殖園區10個、養殖示范村20個,新建千畝牧草基地4個,新擴牧草面積16萬畝,肉牛、肉羊飼養量達到23萬頭、85萬只。林下經濟新建彭堡蔣口、官廳陽洼、張易駝巷3個千畝基地,帶動全區種植金蓮花、黃芪等中藥材2萬畝。推廣培育林業觀光、林下種養殖等產業,在河川、官廳等鄉鎮建設油用牡丹示范基地2萬畝;在彭堡河東、申莊等村發展紅梅杏、李子等小雜果2000畝;在張易、頭營等鄉鎮養殖林下生態雞10萬只。冷涼蔬菜產業鞏固提升3個萬畝、6個千畝基地,新建1個萬畝基地和7個永久性蔬菜基地,帶動全區種植冷涼蔬菜25萬畝。參照供港蔬菜生產質量標準,制訂露地冷涼蔬菜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提升種植水平。開展綠色農產品產地認證,爭取申報菜心、西芹、西蘭花等6個綠色農產品。馬鈴薯產業提升脫毒中心繁育能力,全年繁育原原種5000萬粒;采取“公司+農戶”模式,建設1個6000畝原種基地、3個萬畝一級種薯基地和20個一級種薯整村推進村,帶動全區種植馬鈴薯45萬畝。發展循環農業。在認真組織編好《循環農業規劃》的基礎上,爭取實施一批國家、自治區循環農業項目,打造全域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確定2016年為生態循環農業啟動年,篩選科宏牧業、薈峰草業等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在頭營、彭堡等鄉鎮建設種養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開展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發展休閑農業。依托優勢資源,在張易大店、開城和泉、彭堡姚磨建成集餐飲、垂釣、觀光等為一體的鄉村休閑農業園區。建設冷涼蔬菜產銷、現代農業展示、紅樹莓采摘、民俗風情休閑、冬至河水庫水上游樂、冬至河與大營河河岸觀賞六個功能區。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堅持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并重,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新增節灌面積2.1萬畝,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升。推廣旱作節水、套作復種、覆膜保墑等農業適用技術,擴大機械作業,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65%以上。完善農業經營體系。加強冷鏈體系建設,支持欣豐農業公司、瑞豐合作社等在頭營泉港、彭堡閆堡和別莊村新建預冷庫3個1.8萬平方米,配套冷藏車20輛。通過引進和培育加工龍頭企業、實施農超對接、設立外銷窗口、網上銷售等措施,爭取引進1-2個國內知名的蔬菜加工銷售龍頭企業,新建2個標準化菜市場,在區內新百、味園、帝豪等超市設立15個直銷窗口,在廣州江南、深圳海吉星等國內大型農產品市場設立10個外銷窗口,讓更多特色農產品走進國內國際市場。

                    三、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實施“興工強區”戰略,圍繞產業鏈延伸、集群式發展,做大做強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特色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加快培育新興工業。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重點實施振發光電二期、盾安、天潤風電三期等新能源項目。新上一批加工生產企業,力爭年內投產達效。加大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提高抵御防范風險能力,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驅動力。推動園區聚集發展。堅持錯位發展,完善生產、集散、認證和生活功能,分類吸納更多企業入園發展。改造完善清水河工業園基礎設施,實施長城梁集中供暖、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建設工程,引進金融、電信、郵政等商業網點入駐園區,引導企業向園區聚集,全年新增入園企業15家。扶持企業創新發展。制定和落實扶持政策,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支持鉆通管道、鑫誠工貿、古雁玻璃等骨干企業做大規模、做優工藝、做強實力。力爭3家企業進入新三板,新培育產值過億元企業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新注冊小微企業50家。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在精心謀劃儲備項目的基礎上,重點抓好9大類81個投資項目,總投資194.9億元,年內完成投資67.1億元。啟動實施沈家河水庫改造提升、上灘水庫和喬家溝水庫新建、清水河三營段河道治理和張易陳溝等3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開工建設萬家燈火產業園、澳華光伏養殖園、鉆通新型建材、巨凱家用電器等項目。會同市上爭取六盤山機場擴建、寶中鐵路復線等重大交通項目立項。實施羊坊到中莊水庫、廟灣到肖溝、里溝到清水灣等交通項目,抓好農村公路建設、管護和運營工作,爭取進入全國“四好農村公路”示范縣(區)。圍繞新能源、旅游和農副產品加工,爭取簽約落地一批體量大、業態好、后勁強的產業項目,引進國內500強企業2家、投資過億元項目3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億元以上。

                    四、創造服務業新優勢。加快發展文化旅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積極發展全域旅游。圍繞固原全域旅游建設,實施須彌山景區提升、中莊水庫游覽、沈家河水庫濕地公園、西海子生態文化園4個旅游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固原至將臺、須彌山至火石寨等旅游環線、三營至須彌山民族商貿旅游通道。重點圍繞市域旅游通道建設農家樂,新修停車場,布設道路生態景觀,依據產業發展打造鄉村觀光游。豐富四季旅游產品,拓展經營項目,推進旅游線路生活化,力爭全區接待游客35萬人次,實現旅游社會收入1億元。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以“智慧原州”建設為抓手,規劃實施城鄉信息網絡拓展升級工程,協調做好信息接入、光纖入戶等工作,實現光纖網絡城鎮全覆蓋,城市家庭20M以上寬帶接入全覆蓋,農村覆蓋60%以上行政村。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成立電商協會,引進蘇寧、阿里等知名電商入駐“雙創”園區,扶持發展賣炭網、掌上枸杞網等14家電商企業擴大營銷,新建1-2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57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形成經濟增長新熱點。不斷激活消費市場。貫徹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豐富訂制化供給,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建設三營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構建便民消費網格。繼續改善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五、加快城鄉一體建設。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優化布局,突出特色,統籌抓好城鄉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力抓好舊城改造。搶抓國家和自治區支持棚戶區改造重大機遇,啟動實施泰合小區西側、南寺巷、原州二小、桃園賓館周邊4個片區,2560戶30萬平方米土地丈量、房屋登記、協議簽訂、征收拆遷等工作,穩妥做好補償安置。規劃新建垃圾中轉站4座、公廁4座、菜市場5處、停車場2處。規劃實施民族南街、安康路等市區道路、地下管網改造、建筑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項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持續加大違建整治,建立常態化、全天候巡查機制,維護城市建設秩序。制定出臺《固原城區環衛工作管理辦法》,成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規劃建立數字化管理二級平臺,推行環衛作業“網格化”管理和購買社會服務方式,促進市容管理水平明顯提升。配合做好自治區文明城市和自治區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快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城鄉共建、產業發展、設施完善、要素配置、公共服務“五個一體化”要求,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實施黃鐸堡旅游小城鎮續建工程,三營鎮爭取進入全國建制鎮試點鄉鎮。深入實施美麗鄉村“八大工程”,高標準建設張易大店、開城和泉等美麗村莊。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圍繞星級和諧社區創建,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站、居民服務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爭創四星級以上和諧社區10個。扎實推進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健全網格員工作例會、入戶走訪、服務公示等制度,推行“錯時服務”、“菜單式”、“微心愿”等服務模式,讓社區成為居民的幸福家園。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中莊水庫綠化整治、沈家河水庫濕地綠化等林業生態工程,全年新增營造林7.5萬畝。加快中莊水庫綠化項目整治,種植蘆葦等水生植物9000畝,營造護坡護岸林6500畝。完成沈家河水庫東西兩側山體生態修復1萬畝。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全面淘汰鄉鎮10噸以下燃煤茶浴爐,引導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實施殘膜回收整村推進,農用殘膜回收率95%以上,殘膜加工率100%,切實消除“白色”污染。保護城鄉飲用水水源地,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六、保障改善民生。全力實施民生計劃,辦好為民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區人民。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教育體制機制,新建黃鐸堡鎮灘村、頭營鎮頭營村、中河鄉中河村3所幼兒園,支持規范民辦幼兒園發展,實施十八小、十五小等中小學建設項目,改善辦學條件。開展與北京、深圳等發達地區優質學校聯合辦學,實行“優質校+分?!?、“優質校+弱?!鞭k學助學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解決“擇校熱”問題。加快薄弱校改造及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力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質量、高標準通過國家驗收。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整合發揮區文體中心、鄉鎮文體廣場、村居文化大院的主陣地作用,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繼續做好絲路申遺工作。新建中河鄉文化站、11個村級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和10個文體小廣場,為10個文化大院配齊文化娛樂設施,爭創自治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縣(區)。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精心組織各類文體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提高衛計服務質量。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區醫院托管三營衛生院試點,探索實施城鄉一體化模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行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擴大公立醫院改革成果,在鄉鎮衛生院全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在區醫院全面推行香港新型護理模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新建區醫院綜合住院樓,改擴建黃鐸堡、中河2個鄉鎮衛生院,完成132個村級衛生室取暖項目。加強計劃生育工作,落實全面二孩政策,提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綜合管理水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突出抓好統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參保率分別達到90%和95%以上。落實失地農民“先保后征”機制,鞏固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范圍。鞏固提升福建、京津唐等“五大板塊”就業基地,通過勞務中介組織示范引領,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市場化運作,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8萬人次,實現收入8億元以上。實施原州區中心敬老院(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新建一批老飯桌,扶持建設殘疾人創業就業一條街、蜜蜂養殖扶貧示范基地,鼓勵引導殘疾人自力更生、勤勞致富。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保障好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

                    七、優化發展環境。搶抓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機遇,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以改革創新促發展。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積極落實職權法定、權責一致原則,完成“兩個清單”制度建設并全面推行。推進社區職能轉變,清理社區承擔的公共服務項目,上劃集中到街道便民大廳,為社區減負增效。推廣政府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事務性管理服務,第一季度全面完成公車改革。加快推進農村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房屋確權頒證,成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范土地承包經營。爭取進入國家土地休耕試點縣(區)。開展農村土地股權量化分紅試點,鼓勵農民以土地打價入股方式參與合作社經營分紅,增加農民土地經營性收入,重點抓好在彭堡姚磨瑞豐蔬菜合作社開展的試點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進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對全區60座水保骨干壩、111座中型淤泥壩、538眼機井等水利工程產權進行改革。在毛家溝灌區探索試行“一家一戶”微型滴灌及水肥一體化模式。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鼓勵引導農業人口進城落戶,把原來在農村的宅基地退出來復墾為耕地,用農村的復墾指標通過占補平衡、增減掛鉤置換城鎮的建設用地指標,促進農民財產性收入提高,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先期在黃鐸堡、頭營等鄉鎮進行試點。創新加強社會治理。堅持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實施網格化管理,保障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完善“134”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推動糾紛調處由事后處置向事前轉變。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公共安全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堅決防范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積極開展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區)創建活動,強化宗教事務,維護現有宗教格局穩定。切實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建立完善動員機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扎實做好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大力支持老齡、殘疾人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積極支持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依照法律章程開展工作。繼續加強審計、物價、史志、統計、檔案管理等工作。

                    八、建設人民滿意政府。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三五”的各項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以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高效政府、廉潔政府為目標,奮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建設法治政府。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任何政府部門都不得法外設權,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將政府權力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積極支持法檢“兩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依法開展案件受理、調查、偵查、批捕、起訴、裁判、執行等司法活動,積極服務保障舊城改造、城市管理、項目建設及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落實重大決策調查研究、專家咨詢、風險評估、公示聽證、合法性審查等制度,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決兌現政府各項承諾,樹立政府的誠信形象。

                    建設服務政府。堅持群眾路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對重大民生事項實行承諾制,努力使政府服務更加符合群眾意愿,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深化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認真落實負面清單,不斷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使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更加清晰。改進政府服務模式,擴大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范圍,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指導目錄,凡屬事務管理性服務,原則上都引入競爭機制,向社會公開購買,大幅提升政務服務的標準化水平。

                    建設效能政府。完善各項指標體系和政府績效考核辦法,促進考核考評科學化。始終堅持“深、實、誠、細、嚴”的作風,對重點工作要量化為指標,落實到部門,深入推行一線工作法,建立縣級領導包抓責任制,實行全過程督促檢查,確保工作推進有力度,落實有效果。深入推進政府系統效能建設,深化政風行風熱線、電視問政和微博、短信問政等活動,切實提高行政效率。

                    建設廉潔政府。鞏固和擴大“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強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增強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穩步推進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強化工程招標、政府采購、產權交易、資金使用等領域的監管。注重開源節流、勤儉辦事,強化過“緊日子”的意識,進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力促“三公”經費零增長。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以依法行政、務實擔當、干凈干事的良好形象推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各位代表,新藍圖描繪新愿景,新征程開啟新希望。讓我們在區、市黨委和政府、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搶抓機遇,精準發力,苦干實干,為實現如期脫貧、與自治區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附:有關情況說明

                    1、“53211”產業扶貧計劃:即每個貧困戶養5頭?;?0只羊,種20畝牧草,穩定輸出1個技能型勞動力,每年收入10萬元。

                    2、“1+21+153”:指1個扶貧攻堅總體規劃,21個專項扶貧規劃,153個行政村村級扶貧規劃。

                    3、“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4、“兩區”:即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

                    5、“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拔鍌€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傲鶄€精準”: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6、“一平臺、一模式、一協會、一體系”:即擔保放大平臺、信用貼息貸款模式、信用協會和風險防控體系。

                    7、“3+x”產業:3指草畜產業、旅游業、林下經濟三大產業,x指各縣區除上述三大產業之外的其它特色優勢產業。

                    8、“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9、“三權”:指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產權。

                    10、“一特三高”:即特色產業、高品質、高端市場、高效益。

                    11、“新三板”市場: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為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于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新三板的意義主要是針對公司的,會給該企業、公司帶來很大的好處。目前,新三板不再局限于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局限于天津濱海、武漢東湖以及上海張江等試點地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12、“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由商務部組織實施,在試點區域培育出約25萬家農家店,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消費經營網絡,以縮小城鄉消費差距。

                    13、供給側:即供給方面。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取決于經濟中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平衡。供給側,相對于需求側。

                    14、“兩個清單”:指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15、“134”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是原州區官廳鎮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中創新建立的工作模式,目前在全市推廣。即成立一套組織機構,完善鎮、村、組三級網絡,嚴格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四項制度(領導開門接訪、主動下訪制度;“兩排查一分析”制度;重要節日和重大節點排查制度;領導干部包案化解制度)。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網站地圖

                  主辦:固原市原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區信息中心

                  聯系電話:0954-2040366 電子郵件:yzqxxzx@163.com

                  寧ICP備10000747號????網站標識碼:6404020001 ????寧公網安備64040202000009號

                  欧美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语av,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午夜福利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