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640421001/2012-03002 | 發文時間 | 2012-01-20 |
發布機構 | 原州區政府辦 | 文 號 | |
公開方式 | 刪減后公開 | 有效性 | 有效 |
標 題: |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
——2011年12月25日在原州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政府區長 張 戈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深入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區上下搶抓機遇、奮力拼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年。一年來,在自治區、固原市黨委和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人民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緊緊圍繞“建設寧南山區統籌城鄉示范區、產業聚集核心區、生態文明先行區、民族團結和諧區”奮斗目標,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六盤山精神,以12項重點工作和10件民生實事為抓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調整經濟結構,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完成了區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一、突出轉型升級,縣域經濟呈現實力提升、結構趨優的發展態勢
2011年,我區把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強力推進生態農業,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傾力打造商貿物流重區,三次產業協調推進,經濟保持高位運行。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38億元,增長18.1%;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5億元,增長51.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32億元,增長30%;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5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9元,增長12.3%;農民人均純收入4190元,增長19%。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發展質量和經濟增速實現了雙提高。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圍繞建設“現代生態農業示范縣(區)”目標,引進龍頭企業參與產業開發,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預計完成農業增加值9.66億元,增長8%。蔬菜產業快速發展。堅持走園區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路子,充分利用冷涼氣候資源,采取引進良種、強化“農超對接”、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方式,蔬菜種植規模迅速擴張,效益明顯提升,總面積達到18萬畝。其中建成萬畝露地蔬菜基地3個,新建日光溫室、大中拱棚園區13個,設施農業面積達到9萬畝,成為寧南山區種植規模最大的冷涼蔬菜示范基地。農民人均蔬菜收入占純收入的20%,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充分發揮“六盤山”牌冷涼蔬菜品牌效應,加大外銷力度,中河萬畝供港蔬菜基地生產技術程序通過歐美認證,產品首次打入國際市場,原州區被授予“中國(西部)冷涼蔬菜之鄉”稱號。草畜產業壯大提升。按照“以牛為主、多畜并舉、擴大總量、提升質量”的發展思路,擴大牧草種植面積,加大補欄擴量力度,種植牧草36.5萬畝,補欄肉牛4.5萬頭。新建肉牛養殖示范村18個,累計達到83個。新建存欄200頭以上肉牛養殖園區7個,肉牛飼養量達到20.5萬頭。新建10萬只養雞園區1個、2萬只標準化養雞場5個。新月養殖公司“阿敏”牌商標獲自治區著名商標,草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進一步提升。馬鈴薯產業提質擴量。圍繞建設“國家級馬鈴薯種薯繁育縣(區)”目標,創新機制,引進企業,三級繁育體系建設全面提速,新建組培室5000平方米,繁育原原種4000萬粒,發展原種田3500畝,一級種薯田6.25萬畝,帶動全區種植優質馬鈴薯53萬畝。建成中河、張易、三營3個萬畝種薯示范基地,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全程機械化作業,種植水平大幅提高,示范區種薯畝均產量2800公斤以上,得到全國馬鈴薯大會觀摩團的充分肯定,原州區被授予“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稱號?!傲P山”牌馬鈴薯種薯、鮮薯獲得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覽會金獎。在全國馬鈴薯市場普遍低迷情況下,通過拓展外銷、淀粉加工、擴大窖藏、種薯采購等措施,確保了馬鈴薯銷售暢通,解除了企業和薯農的后顧之憂。枸杞產業效益凸顯。實施“枸杞南移工程”,引進龍頭企業參與基地建設,選用優良品種,推行有機栽培,強化科技支撐,新建甘溝、馬店萬畝枸杞園區2個。枸杞種植總面積達到7萬畝,產值3億元以上。勞務產業穩步推進。按照“抓培訓、擴基地、促轉移、增收入”的工作思路,著力提升勞務產業發展質量,全年培養勞務經紀人186名,開辟勞務基地15個,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創收6.5億元,勞務產業逐步由體力型向技能型、分散型向集中型、打工型向創業型轉變。農民人均轉移就業收入占純收入的46.8%,位居自治區前列。
——工業經濟增效提速。按照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求,傾力打造工業發展平臺,全力抓好招商引資,著力理順企業產權關系,工業對縣域經濟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21億元,增長95%。園區建設邁出新步伐。開展清水河工業園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專項整治,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湖南三一重工集團等5家企業入駐園區。開工新建長城工業園和通用航空產業園,場地平整及供電、供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一區兩園”工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平臺聚集效應進一步顯現。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全面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和縣級領導包抓負責制,項目引進呈現多門類、寬領域的良好局面。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一批新型業態填補了我區工業領域空白,工業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農資城、邦德電動自行車、利隆鋼構、通用飛機組裝等項目落地建設。千頭肉牛養殖,馬鈴薯、枸杞種植及深加工等7個農字號項目建成投產。鳳凰國際飛行學院民航飛行員培訓項目通過國家級運行資格審定,開始進行飛行員培訓。寧夏發電集團10兆瓦光伏發電設備安裝就緒,北京天潤有限公司49.5兆瓦、浙江盾安集團48兆瓦2個風能項目獲得核準。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6億元,增長3.6倍。在2011年寧洽會暨第二屆中阿經貿論壇期間,我區再次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投資貿易項目洽談簽約先進單位”。企業產能得到新提升。投資6150萬元,完成雪洋糧油等5家重點企業技術改造,新培育上規模企業3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位居自治區第一。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改制,完成固原家具廠等10家企業改制任務,276名困難企業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區屬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基本完成。狠抓節能減排,強化企業監管,萬元GDP能耗下降3%。積極配合市政府加快推進固原鹽化工循環經濟扶貧示范區、原州區至王洼運煤鐵路專線等重點項目建設。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6.6%,提升了36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拉動第二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產業。
——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以打造西蘭銀交匯中心物流集散地和寧夏旅游目的地為契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改造提升餐飲住宿、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中介代理、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29.74億元,增長10.6%。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現代農村市場體系”和“三新”工程建設,建成物流配送企業2家、“農家店”80個。馬鈴薯綜合批發市場投入運營,效益逐步顯現。全面落實“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惠民政策,兌現補貼資金1600多萬元,帶動銷售1.1億元。汽車、電腦等高端消費品進入千家萬戶,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銀行保險等金融業健康發展,存款余額87億元、貸款余額67.9億元,分別增長23.2%、22.1%。著力提升旅游產業的內涵和檔次,精心實施須彌山景區“一河兩山”綠化工程,完成了須彌山博物館及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成功舉辦了寧夏六盤山(須彌山)山花旅游節,先后赴西安、銀川、蘭州開展旅游推介,須彌山旅游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對西北農耕博物館進行了裝修布展。全年接待游客14.8萬人,實現旅游社會收入680萬元。
二、突出項目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呈現全面提速、質量提升的嶄新面貌
搶抓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機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城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鎮化率達到35%。全年落實各類項目143項,投資25.1億元,較上年凈增16億元,項目數量、投資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全面實施三營民族特色小城鎮改造,完成道路硬化、給排水管網鋪設、河道整治綠化等配套工程,拆遷改造沿街房屋20萬平方米。煤炭、農貿、活畜交易3個市場建成投入使用,物流、農資、家具3個市場完成征地和規劃等前期工作,為打造寧南商埠重鎮奠定了基礎。完成楊郎、黃鐸堡小城鎮續建工程,小城鎮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提升。以中心村建設為突破口,認真實施水、電、路、氣、房、環境“六到農家”工程,高質量完成開城吳莊等10個社區化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改造農村危房2100戶,近萬名困難群眾遷入新居。大力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拆除建筑物3.7萬平方米,粉飾亮化農村民居18萬平方米,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農田水利建設成績卓著。突出水利基礎地位,認真做好“水”文章,組織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科學調度揚黃水,全面推廣噴灌、滴灌等現代節水灌溉技術,新建揚黃調蓄水池13座,調蓄能力達到410萬立方米,極大地提高了揚黃水利用效率。建成甘溝、鴉兒溝等4個萬畝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園區,對9萬畝設施農業園區進行了節水改造,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3萬畝,成為寧夏現代高效節水農業發展的示范引領。建成張易鹽泥等農村人飲工程22處,有效解決了6.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綜合治理大紅溝、楊達溝等流域面積45.1平方公里。農田水利建設連續五年獲得自治區“黃河杯”競賽獎。
林業生態建設成效明顯。以打造“綠色原州”為目標,通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項目配套綠化、林業部門重點綠化等活動,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0萬畝、荒山荒溝造林2.4萬畝、須彌山“一河兩山”綠化5000畝,新建農田防護林帶122條1500畝,綠化鄉村道路310公里,啟動實施禪塔山景區綠化工程,全年新增造林面積5.65萬畝。加大禁牧封育力度,堅持造林與管護并舉,強化全民綠化、護林、環保意識,將生態移民遷出區和林業重點工程納入國營林場管護范圍,新增林木管護面積65萬畝,全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初步形成了道路綠蔭化、農田林網化、城鎮園林化、鄉村田園化的喜人局面。
公共服務設施顯著改善。進一步加快農村道路改造建設步伐,硬化鄉村道路36條288公里,全區92%的行政村通上了瀝青(水泥)路。中河至黃鐸堡連接西山畔13個村的農村公路全線貫通,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投資1.6億元,新建改擴建七中、十一小、三幼等城鄉學校25所,加固64所,全區86%的校舍達到了抗震設防安全標準,自治區“校安工程”現場會在我區舉行。區醫院醫技綜合樓、開城衛生院門診樓及開城鎮、炭山鄉政府辦公樓建成投入使用。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業務綜合樓,人武部、司法局等6家單位辦公樓完成主體工程。新建改建鄉鎮民生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14個,創建“星級社區”8個,基層辦公條件和服務環境進一步改善。積極參與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和大縣城建設,全力配合市區道路管網改造、宋家巷拆遷改造等全市重點工程建設,完成人民廣場水電路等后續工程,廣場服務功能更趨完善。
三、突出民生保障,社會事業呈現統籌發展、全面進步的繁榮景象
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加大財政投入,全區財政收入70%以上用于民生事業,集中辦成了一批民生實事,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生態移民工程扎實推進。認真實施《寧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規劃》,把生態移民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整合各類資金1.8億元,建成團結村、豐澤村等13個縣內生態移民集中安置點,開創了“七個一”安置模式,搬遷移民1674戶6874人,率先在自治區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搬遷入住、當年發展生產”目標。加強與永寧、農墾等5地對接協調,年內搬遷安置縣外移民100戶411人??h內生態移民工程質量高、建設成本低、產業配套全、移民入住快,被中央和自治區多家媒體作為經驗性實例進行了宣傳報道。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扎實開展“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酒占案咧须A段教育工作順利通過自治區驗收。高考錄取率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地位。著力加強校園安全工作,及時排查整治校車安全隱患,為全區所有學校安裝了監控系統,配備專兼職保安85名。大力實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新增教學班166個,有效解決了城區學?!按蟀囝~”和學前幼兒入園難的問題。爭取社會資助項目22個,二本線以上農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大學生全部受到資助,為4315名大學生爭取生源地助學貸款2238.7萬元。精心實施農村中小學營養早餐工程和免費午餐試點工作,4.5萬余名學生營養早餐得到保障,試點學校1350名農村學生吃上了免費午餐。
科技服務成效顯著。大力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科技入戶及農村信息化工程,引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30項。在全區11個鄉鎮及30個示范村實現了信息化服務基本數據共享和應用??萍紝洕鲩L貢獻率達到44%。我區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區”和“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
衛生事業深入發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健全完善了區、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為7萬多名50歲以上農民免費體檢,為1.2萬名農村適齡婦女免費進行了特殊病例檢查。認真實施“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婦幼衛生“四免一救助”等公共衛生項目,區醫院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評審驗收,城鄉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明顯提高。
計生工作創新突破。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全年落實兩項節育措施6351例,實施“少生快富”工程1000例,42個“整村推進”村目標人群落實率達到94.8%,高出自治區目標值近10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和出生政策符合率分別達到13.6‰、9.4‰和88.3%,三項約束性指標均達到自治區平均水平。自治區、固原市少生快富工程“整村推進”現場觀摩會在我區召開,“硝溝模式”在全國交流,在全自治區推廣。
文體活動豐富多彩。認真實施全民健身及文化惠民工程,安裝衛星地面接收系統1萬余套,放映農村數字電影2000余場(次),為全區194個行政村和50個社區自樂班采購配備了文化體育活動器材。新建農家書屋135家,實現了全區村級農家書屋全覆蓋。充分發揮區民族藝術團和街道社區文體協會文化宣傳主力軍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廣場文藝演出、全民健身登山比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40余場次。成功舉辦了建黨九十周年紅歌大賽、第五屆業余秦腔大賽等文體活動,全區文化體育事業呈現繁榮發展良好勢頭,榮獲“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創業就業工作扎實有效。扎實開展“六大創業行動”,新建創業園區2個,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182萬元,扶持創辦小企業217個,培育小老板302人,創造新崗位1677個。認真實施各項就業工程,安置大學生就業163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15個,新增城鎮就業305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
社會保障工作深入推進。加大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征繳清欠力度,“四險一金”覆蓋面達到100%。建立加快統籌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34.1萬人。深入推進城鄉低保擴面工作,1.2萬名困難群眾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14萬名困難群眾得到救助。為29639名60歲以上老人發放了基礎養老金,為2770名80歲以上老人發放了高齡津貼。
扶貧開發工作效果明顯。整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近億元,新一輪30個整村推進村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為32個貧困村投入互助資金824萬元,互助資金發放總量達到5300萬元,有效提高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扎實開展豐原對口扶貧協作,建成豐澤移民新村和金堡設施農業園區等重點工程,取得良好社會效益。深入推進鐵道部定點幫扶和社會扶貧工作,全社會關注貧困、扶貧解困良好氛圍日益濃厚。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
四、突出管理創新,政府自身建設呈現務實高效、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
圍繞政府職能轉變,繼續把增強責任心、提高執行力作為提升政府效能、落實目標任務、解決突出問題的重要舉措,貫徹于政府工作的全過程。以深入開展“思想大解放,樹立新形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加強規范性制度建設,機關作風進一步好轉,政府科學決策、依法決策、民主決策水平明顯提高。認真貫徹區委決策,主動向人大報告工作,定期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系,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優化區政務服務中心和鄉鎮民生服務中心環境,規范辦事程序,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成立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交易中心,政府采購和工程招投標行為規范運行。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行政監察、行政審計和效能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合理調整鄉鎮區劃,撤并清河鎮、官廳鄉,成立官廳鎮,新設立黃鐸堡鎮。開展城中村“村改居”工作,將5288戶2.07萬名農民納入城市社區管理,鼓勵引導有條件的農民進城當市民,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加快推進依法治區進程,“六五”普法宣傳教育全面啟動。建立完善領導干部定期接訪和包案化解信訪積案制度,積極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攬子解決”新模式,籌集資金816萬元,化解信訪積案7件,解決信訪突出問題37件,全區信訪維穩形勢明顯好轉,被自治區評為“信訪工作先進縣(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重點領域、重要行業、重大危險源、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檢查和監控,強化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全區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集中整頓和專項整治,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保障。積極開展消防救援、防震減災、醫療救護等應急演練活動,應對突發性安全事件能力進一步提升。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嚴厲打擊境內外非法宗教滲透,維護了現有宗教和諧穩定格局。圓滿完成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和寧夏第一次殘疾人普查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依照法律和章程開展工作,人防、雙擁、檔案、史志、供銷、氣象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進展。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重托,奮斗鑄就輝煌!過去的一年,我們齊心協力、開拓創新,完成了一系列順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大事、好事和實事,譜寫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光輝篇章。成績的取得,是上級黨委和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上下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支持原州發展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各行各業辛勤工作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自治區、固原市駐原各單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原州區建設和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較小,自我發展能力和綜合經濟實力不強,農業基礎薄弱,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工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較弱;二是對外開放水平低,招商引資難度大,服務水平、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三是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薄弱,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還很艱巨;四是干部的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抓機遇、求發展、促跨越的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機關效能建設有待加強等。對于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制定切實可行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讓群眾更加滿意!
2012年主要任務
各位代表,2012年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區繼續搶抓機遇、推進跨越發展的重要一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區、市黨委和政府決策部署和區委二屆二次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固原經濟發展戰略轉型,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六盤山精神,強力推進現代生態農業,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傾力打造商貿物流重區,努力實現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注重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保障改善民生,維護民族團結,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寧南山區統籌城鄉示范區、產業聚集核心區、生態文明先行區、民族團結和諧區,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新原州。
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性指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7億元,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9億元,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4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3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4777元,增長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完成區、市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完成上述目標任務,要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狠抓優勢產業不放松,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實現新突破
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沿高速公路兩側建設蔬菜、馬鈴薯、枸杞等特色優勢產業帶,奮力打造寧南生態農業示范區。實現農業增加值10.4億元,增長8%。
做優做強蔬菜產業。按照“擴規模、提質量、拓市場”的思路,著力抓好現有設施農業園區管理利用和效益提升,新建日光溫室、大中拱棚3000畝。鞏固提升萬畝蔬菜基地1個,新建萬畝番茄基地1個、3000畝蔬菜示范基地4個,全年種植蔬菜20萬畝。精心籌備寧夏首屆六盤山冷涼蔬菜論壇,擴大“中國(西部)冷涼蔬菜之鄉”影響力,力促冷涼蔬菜批量進入國際市場。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加快冷鏈體系建設,配套冷藏運輸、檢驗檢測設備,采取脫水加工、產地認證、品牌創建等措施,促進蔬菜產業擴量提質增效。
強力推進馬鈴薯產業。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市場化管理”的思路,加快產業優化升級,突出抓好馬鈴薯種薯三級繁育體系建設。重點抓好以張易、中河、三營、頭營為中心的馬鈴薯生產基地建設,鞏固提升現有種薯基地3個,新建萬畝種薯基地2個,繁育原原種5000萬粒,建設原種田4000畝、一級種薯田10萬畝,推廣種植一級種30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以上,脫毒種薯普及率80%以上,實現馬鈴薯由商品薯生產向種薯生產轉變、種薯向全國推廣的目標。
發展壯大草畜產業。圍繞打造寧夏牛羊肉基地縣(區)目標,推廣“合作社+基地+養殖農戶”的石羊模式,建成以彭堡、頭營、寨科為中心的肉牛養殖集中連片區,新建高效肉牛養殖示范村10個,鞏固提升養殖園區7個,肉牛飼養量達到21萬頭。大力發展養雞業,新培育10萬只養雞園區1個,5萬只養雞園區3個。扶持發展肉類加工和流通企業,培育壯大羊只販運專業合作社,實現草畜產業由養殖育肥向長途販運、精深加工發展,打造寧夏肉制品加工和畜禽販運集散地。
精心培育枸杞產業。按照“生態優先、特色培育、產業開發”思路,建設頭營南屯、三營甘溝(二期)2個萬畝有機枸杞基地,全區枸杞種植面積達到9萬畝。引進枸杞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打造寧南山區有機枸杞生產基地。
鞏固提升勞務產業。堅持勞動力資源開發和轉移就業相結合,以技能型勞務基地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勞務產業向組織化、市場化、技能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全年新建勞動力轉移就業基地8個,轉移勞動力就業9萬人,創收6億元。
二、狠抓項目建設不放松,在擴大工業經濟總量上實現新突破
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緊緊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六盤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和大縣城建設等機遇,打好“扶貧牌”、“老區牌”和“生態牌”,全年爭取項目資金增長25%以上。
大力推進招商引資。認真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按照“引周邊、接東部、拓海外”的思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圍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深入推進項目對接、市場拓展和對外宣傳,力爭引進項目50個以上,到位資金10億元。其中引進億元項目3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3個、世界500強企業1個、外資企業1個。
全力加快園區建設。堅持把工業園區作為吸引項目、集聚要素、培育產業的平臺,加大規劃建設力度,繼續完善清水河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啟動二期工程建設。雪洋糧油有限公司年加工生產面粉3萬噸、胡麻油1500噸。完成長城工業園、通用航空產業園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園區準入機制,提升管理服務質量,督促入園企業投產達效,逐步形成集中度高、關聯度大、競爭力強的園區特色產業集群。寧夏金凱信置業有限公司農資城項目向全國招商,引進200家以上農字號龍頭企業參與投資經營,建成寧南唯一的現代化農資交易市場。邦德電動車有限公司年產30萬輛電動自行車、利隆彩鋼鋼構有限公司彩鋼鋼構生產項目爭取上半年建成投產。以天津飛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鳳凰國際飛行學院為投資主體,以寧夏通用航空產業服務基地為中心,大力引進相關企業,建成集飛行培訓、飛機組裝、商貿旅游航運為一體的一期航空產業集群。
著力提升工業效益。強化縣級領導包抓企業責任制,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和服務,引導企業開展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加快提升傳統產業,年內完成5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技改項目5個,新培育規模以上企業2家,爭創寧夏著名商標1個。加快炭山煤礦三號井建設進度,爭取年內投入運營。寧夏發電集團投資1.6億元的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年發電量1500萬千瓦時以上。爭取1個風電項目落地建設。以盤活國有(集體)資產、穩妥安置困難職工為出發點,全面完成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監督管理,促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積極配合做好鹽化工循環經濟扶貧示范區、原州區至王洼運煤鐵路專線建設等工作。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9億元,增長25%。
三、狠抓商貿旅游不放松,在增強第三產業活力上實現新突破
大力發展以物流、商貿、旅游為重點的第三產業,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擴大第三產業總量,提升其對經濟增長的強勁拉力,實現增加值33.3億元,增長12%。
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服務業。以打造西蘭銀交匯中心物流集散地為契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配合建設清水河市場物流帶,規劃建設三營市場物流帶。積極發展中介服務、信息咨詢、商務會展、家政服務、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業。依托市區和三營、張易等特色小城鎮專業市場和物流園區輻射帶動功能,改造提升批發零售、餐飲住宿、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不斷活躍城鄉商貿流通。全年新建“農家店”30個,配送中心、倉儲物流企業、流通合作組織8家。
全面提升旅游業發展層次。以啟動創建須彌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目標,突出“絲路重鎮”主題,大力挖掘我區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深度開發絲路文化、石窟藝術、生態觀光等旅游項目。精心籌辦通用航空旅游節、須彌山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加強旅游宣傳促銷,積極開拓客源市場,不斷擴大須彌山旅游知名度。加快禪塔山景區開發建設和生態保護,開放西北農耕博物館,著力建設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提升原州旅游景區知名度和影響力。鼓勵支持旅行社、星級酒店、農家樂等旅游配套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旅游產品多元化,將旅游與文化、生態、民俗有機融合,全面提升旅游業發展層次。全年接待游客20萬人,實現旅游社會收入1000萬元。
四、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放松,在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把夯實經濟基礎作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內在要求,堅定不移地實施林業生態、農田水利、小城鎮和大村莊建設,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全面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突出生態立區理念,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六大工程”,完成禪塔山萬畝綠化工程;小城鎮、新農村示范村及生態移民新村綠化工程;100公里鄉村通道綠化工程;3萬畝荒山荒溝及移民遷出區綠化造林,5萬畝封山育林工程;6萬畝退耕還林補植補造工程;5000畝針葉樹和闊葉樹新育苗工程。配合實施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創建一批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文明村和花園式單位。加強禁牧封育工作,加大林木管護力度,不斷鞏固林業生態建設成果。
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搶抓國家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嚴格水資源管理,提高庫井窖池調蓄能力,大力發展以滴灌、噴灌為主的現代高效節水農業,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以建設高速公路兩側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帶為抓手,完成楊莊、陶莊、甘溝等5個集中連片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全區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8萬畝。發展以秋覆膜為主的旱作節水農業27萬畝,努力把我區建成寧夏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區)。完成張易村等12處飲水安全工程、曹河、黑刺溝等5處水庫除險加固及冬至河河道整治工程。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和馬渠項目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扎實推進村鎮社區建設。全面完成三營小城鎮建設工程,建成物流、農資、家具等六大專業市場,把三營鎮打造成寧南商埠重鎮。完成頭營鎮頭營村、張易鎮紅莊村等10個大村莊建設,重點實施水電路改造,配套建設新能源、村級活動場所、文化室、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同步實施村莊綠化、美化、凈化,建成布局合理、資源共享、特色鮮明的社區化新農村示范村。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官廳長城、寨科東淌等54個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村鎮規劃建設和農村宅基地管理,嚴肅查處違法用地和建設行為,依法嚴格保護耕地,營造良好的村鎮建設環境。加快城市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改擴建社區服務站5個,爭創“五星級社區”1個,“四星級社區”3個。新建法院審判樓、北塬街道辦公樓、區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和2個鄉鎮民生服務中心。城鎮化率提高到37%以上。
加快實施農村道路建設。繼續加大農村公路管護和改造力度,硬化彭堡申莊、官廳廟臺等行政村瀝青(水泥)路11條127公里,實現全區所有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目標,切實改善群眾出行條件。積極配合做好309國道、101省道改造建設工作。
五、狠抓民生改善不放松,在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把經濟增長與保障改善民生相結合,以實施民生計劃為抓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基本、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加快推進生態移民工程。把生態移民作為一號民生工程,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堅持縣內縣外兩手抓、兩推進。圍繞“水源、生態、開發、特色、轉移”五個重點,按照“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搬遷入住、當年發展生產”的要求和“七個一”建設模式,扎實做好移民產業培育、技能培訓、社會管理、政權建設等工作,確保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新建縣內生態移民安置點6個,安置移民1496戶。認真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向縣外移民安置區派駐干部,加強對接,跟進服務,幫助移民盡快安家、發展生產,完成縣外移民搬遷2200戶。
全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組織編制《六盤山片區原州區區域發展扶貧攻堅規劃》,認真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計劃,按照2300元扶貧新標準,采取整村推進、產業扶持、項目入戶、社會幫扶等措施,圓滿完成30個整村推進村扶貧開發任務。認真實施互助資金項目增量擴面工作,新增村級互助資金720萬元,總額達到5500萬元,實現貧困村和生態移民村互助資金全覆蓋,努力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積極做好鐵道部定點幫扶、閩寧豐原對口扶貧協作及區、市單位包扶等工作,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8萬人。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突出教育優先發展地位,堅持辦人民滿意教育,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教育強區”和“普高”成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認真實施中小學“校安工程”標準化建設、教師周轉房建設等重點工程,遷建新建三中、四幼等中小學幼兒園15所,加固校舍20所,進一步化解城區學?!按蟀囝~”和幼兒入園難的問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扎實開展“教育質量提升年”和“名師、名校、名校長”培育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三免一補”政策,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積極爭取各類助學項目,繼續對農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大學新生全部予以資助。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監管,確保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
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認真落實科技富民強區專項行動計劃,加快科技示范項目引領步伐,引進推廣蔬菜新品種20個、新技術8項,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個,提升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民族藝術團、文化館、基層文化場所建設,扶持社會民間文藝團隊健康發展,推動形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手抓、兩加強的工作格局。大力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戶戶通”、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發放安裝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地面接收設備6萬套(戶),放映數字電影2700場次。組織開展廣場文藝演出、“三下鄉”、“四進社區”等群眾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廣泛享有優質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全面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覆蓋面。認真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加快推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項目,全面落實婦幼衛生“四免一救助”政策和“健康寧夏全民行動”計劃,為農村已婚育齡婦女和60歲以上老人免費健康檢查,為130例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切實加強食品藥品和醫療機構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強基層醫療隊伍和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擴建彭堡等鄉鎮衛生院3個,新建標準化村級衛生室50所,招聘具有醫學專業的大專畢業生充實到村醫隊伍,著力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鞏固提升區醫院“二甲醫院”創建成果,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創新提升人口計生工作。大力推廣“少生快富整村推進”和少數民族計劃生育“兩孩半”做法,在22個村實施“少生快富整村推進”,完成“少生快富”工程800例。落實兩項節育措施5100例,出生政策符合率達到86%以上。新建官廳、黃鐸堡2個鄉鎮計生服務站。加強移民新村計劃生育管理,創新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機制,認真做好全員人口信息采集機制創新試點工作,爭創“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區)”。
積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以建設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為目標,加快推進統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工作,參保率分別達到80%和95%以上。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補貼和救助力度,抓好農村五保、城鄉大病救助等保障制度的互補銜接,全面推行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認真實施社會保障“一卡通”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危房改造2000戶,對100戶特困家庭群眾實施救助。加快構建多層次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新建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10個。扎實做好優撫安置、社會福利、助學助殘等工作。
大力實施創業就業計劃。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推進全民創業帶動就業的各項政策,完善創業服務體系,積極搭建創業培訓、項目推介、融資擔保、政策扶持服務平臺,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000人。建立創業帶動就業和小額擔保貸款聯動機制,新增發放全民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000萬元以上,發展小企業160家,培育小老板160人。新增城鎮就業2400人。
六、狠抓社會管理不放松,在促進和諧原州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以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建立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群眾訴求表達機制、矛盾預防化解機制,整合社會管理和服務資源,實現行政管理與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嚴格實行領導包案制和重大信訪問題聯席會議制度,著力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扎實開展“六五”普法,提升依法治區水平,積極爭創“自治區法治示范縣(區)”。大力加強社會管理基層基礎工作,做好流動人口、刑釋解教人員等特殊人群及非公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服務管理工作。深入推進“平安原州”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大對招商引資企業的保護力度,增強服務企業和客商意識,嚴肅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各種行為。加強對校園周邊、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的專項整治,確保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加強綜合應急演練,不斷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和宣傳教育活動,促進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
七、狠抓自身建設不放松,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上實現新突破
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是全區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政府肩負的神圣使命。我們將把政府自身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人民滿意為衡量標準,扎實推進學習型、服務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潔型政府建設,全面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堅持科學執政。把科學執政作為為政之首,深入推進“思想大解放、樹立新形象”活動和成果轉化,做到“五個破除、五個樹立”,轉變發展理念,提振發展信心,鼓舞發展斗志。以“六個環境、一個重點”為主要任務,深入推進營造風清氣正發展環境活動,著力破除思想觀念保守、發展信心不足、執行政策教條等問題,用開放理念、前瞻眼光和科學思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問題,以新思路落實新任務,以新舉措開創新局面,以發展環境的大改善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快發展。
堅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為為政之綱,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和社會各方面意見,主動接受新聞輿論和人民群眾監督,加強內部監督,確保權力依法公正行使。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加強對重大政策實施情況的跟蹤評估。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強化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和廉政監察,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和辦事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努力打造陽光政務。
堅持務實勤政。把務實勤政作為為政之基,深入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大力推行“駐一線工作”制度,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好事、為企業解難題。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和民生服務中心建設,清理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公開承諾、責任追究制度。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減化辦事程序,推行“兩集中、兩到位”審批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擴大效能建設范圍,強化效能監督和績效考核,著力解決機關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確保政府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和高效運轉。
堅持廉潔從政。把廉潔從政作為為政之要,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遵守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加大對重大項目、重點環節、重點部位監督檢查力度,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加強對全區行政事業單位非稅收入、固定資產及“三公經費”開支情況的監督檢查,突出抓好專項資金管理和國有資產監管。完善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土地和房屋征用等領域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努力打造為民、務實、廉潔、高效的政府。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催人奮進!站在新起點,推進新跨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區各族人民,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扎實的作風,搶抓機遇,勵精圖治,團結協作,務實苦干,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新原州而努力奮斗!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主辦:固原市原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固原市原州區信息中心
聯系電話:0954-2040366 電子郵件:yzqxxzx@163.com
寧ICP備10000747號????網站標識碼:6404020001 ????寧公網安備64040202000009號